此外,寺廟中的「打阿嘎」,將歌舞融入在勞動中,讓我對於工作的定義,也有了一些新的體悟...
至於為什麼說桑耶寺是「真正寺院」呢?在此先賣個關子,看下去你就知道了...
西藏之旅的第二個早上,大家起床時都是神清氣爽,似乎都已適應了高原的稀薄空氣。早上8點左右,我們一行人搭乘著小巴士,從拉薩市出發,開往山南市扎囊縣的桑耶寺。
經過1個半小時後,我們來到了宏偉又廣闊的雅魯藏布江,這裡也算是一個有名的景點,所以導遊讓我們下車盡情地拍照。
經過1個半小時後,我們來到了宏偉又廣闊的雅魯藏布江,這裡也算是一個有名的景點,所以導遊讓我們下車盡情地拍照。
雅魯藏布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,以長度來說則是中國的第五大河,如果你仔細往大石頭上看,會發現這裡有許多白色的「哈達」布條。
上一篇世界最高也最甜的宮殿-布達拉宮文中有提到,哈達是一種表示敬意的吉祥之物,「獻哈達」則是西藏普遍而崇高的禮節,但雅魯藏布江大石頭上的哈達,則是對已逝者表達敬意的方式。
雅魯藏布江也是有名的水葬盛行區,而當地居民幾乎都不吃魚。
「這有兩種說法,一種說法是因為水葬時,魚會來吃屍體,所以當地的魚被視為"神魚"。」聊到水葬時,導遊突然正經八百地為我們解說。
「第二種說法是因為魚的體積小,但生命價值與其他動物是平等的,殺一條魚的生命等同殺一隻牛的生命」
「對西藏人來說,殺一頭牛(犧牲一條生命)就可以飽餐一頓,未必要殺好幾條魚(犧牲好幾條生命)卻只換來一餐,所以西藏人也比較少吃魚。」
「對西藏人來說,殺一頭牛(犧牲一條生命)就可以飽餐一頓,未必要殺好幾條魚(犧牲好幾條生命)卻只換來一餐,所以西藏人也比較少吃魚。」
這樣的價值觀是第一次聽到,也徹底顛覆了我從小到大對生命的看法...
途中幾乎都是寸草不生的山坡,但偶爾會看到美麗的經幡披掛在上面,或者石頭上出現其妙的梯子塗鴉。
禁不起好奇心的驅使,我們詢問導遊原因為何。
導遊回答說:「這些都是對已逝者表達思念的方式,風水較好的土地通常都會被天梯和巾幡圈住,而營造業者也比較不會去挖這些地方的土石。」
看著這些天梯塗鴉,我馬上想起昨日參觀布達拉宮時,親眼看到的天降梯,以及導遊解說的降神節由來。
原來,對於西藏人來說,不管是神仙或是祖先,都會透過梯子來到人間,而這種傳說也有別於一般華人的想法,挺有意思的...
好不容易撐過了這漫長的3個小時,我們終於在11點左右來到了桑耶寺!
雖然它是第一座寺院,但佔地可不小(約11萬平方米),放眼望去竟然看不太到它的邊際!
究竟桑耶寺是怎麼來的呢?
西元7世紀時,當時的吐蕃國王松贊干布迎娶了「尼泊爾的赤尊公主」和「中原唐朝的文成公主」,因此佛教也一起被引入了西藏,而大昭寺和小昭寺也在當時修建而成。
然而,這兩座寺院主要是用來供養佛像,或提供外來僧侶當落腳地點,所以實際上寺內並無修行的僧侶。
直到西元8世紀末,吐蕃國王赤松德迎請來「寂護大師」和「蓮花生大師」這兩位印度佛教大師弘揚佛法,並為他們修建了一座寺院,也就是桑耶寺。
當桑耶寺落成後,國王還邀請了不同地方的僧人住寺傳經譯經,並親自挑選了7名貴族子弟剃度為僧,成為西藏的第一批出家僧人。
從此,西藏才真正擁有第一座「佛」、「法」、「僧」俱全的正規寺院,這也是被稱為「第一座真正寺院」的由來。
桑耶寺是由許多大殿所構成,正中心為烏策大殿(又稱多吉德殿),是寺中最高大壯觀的建築。
在大殿內,我們看到了一群婦女一邊踩著整齊的步伐,一邊唱著好聽的歌曲,詢問後才知道原來她們都是附近的居民,義務相約前來修建寺廟,這種歌舞就是西藏鼎鼎有名的「打阿嘎」!
所謂的「打阿嘎」,是一種藏族傳統的屋頂與室內地板的修築方法,利用當地特有的「阿嘎土」,拌著碎石與水混合後鋪在地面或屋頂,再以人工反覆腳踩使其堅實、平滑且不漏水。
沉思了許久,我又繼續聽著導遊解說這座寺廟的由來。為何這座寺廟叫做「桑耶」呢?
傳說在桑耶寺剛開始建造時,國王赤松德贊急著想知道建成後的景象,於是蓮花生大師就從掌中變出了寺院的幻象,國王看到後不由得驚呼:「桑耶!」(藏語的意思是「出乎意料」、「難以想像」),所以後來就用這一聲驚呼為寺廟命名。
關於桑耶寺的地位,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叫做四方廟,在小說<藏地密碼>也有特別提到:
「大昭寺位於老城區中心,是正心寺,而東方有最古老的桑耶寺,北方是念青的沖古寺,西方有帕邦喀,南邊是薩迦寺,這四座稱四方廟。」
這樣的說法,結合了西藏的秘寶傳說,更增添了幾許神祕的色彩...
告別了桑耶寺,此時已經日正當中,肚子都快餓癟了,所以我們又花了一小段的車程,在路上找到一間看起來較乾淨的餐館用餐。
開心地填飽肚子後,準備再前往下一個目的地:西藏的第一個宮殿--雍布拉康。
延伸閱讀:
1. 去西藏前,你該知道的10件事!
2. 珠峰大本營睡一晚!沒想到發燒又高山症發作...
3.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「雅魯藏布江」,以及西藏第一座寺院「桑耶寺」
西元7世紀時,當時的吐蕃國王松贊干布迎娶了「尼泊爾的赤尊公主」和「中原唐朝的文成公主」,因此佛教也一起被引入了西藏,而大昭寺和小昭寺也在當時修建而成。
然而,這兩座寺院主要是用來供養佛像,或提供外來僧侶當落腳地點,所以實際上寺內並無修行的僧侶。
直到西元8世紀末,吐蕃國王赤松德迎請來「寂護大師」和「蓮花生大師」這兩位印度佛教大師弘揚佛法,並為他們修建了一座寺院,也就是桑耶寺。
從此,西藏才真正擁有第一座「佛」、「法」、「僧」俱全的正規寺院,這也是被稱為「第一座真正寺院」的由來。
桑耶寺是由許多大殿所構成,正中心為烏策大殿(又稱多吉德殿),是寺中最高大壯觀的建築。
有趣的是,這座大殿融合了藏族(底層)、漢族(中層)與印度(上層)三種不同風格,因此也有人把它稱為「三樣寺」。
這座大殿共有三層樓(雖然外觀看起來很像五層),裡面珍藏了大量的泥塑、石雕、壁畫等藝術品,只可惜內部無法拍照,只有最頂層可以向外拍攝風景。
看著她們一邊工作,一邊愉快地唱歌跳舞,不知為何,我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與感慨...
雖然藏人們的資源較匱乏,但他們對於工作卻樂在其中,透過整齊劃一的歌舞,巧妙又完美地融入勞動之中,讓工作變成一種有趣且快樂的群體活動,身為富裕的台灣人,又有多少人對於自己的工作能夠樂在其中呢?
傳說在桑耶寺剛開始建造時,國王赤松德贊急著想知道建成後的景象,於是蓮花生大師就從掌中變出了寺院的幻象,國王看到後不由得驚呼:「桑耶!」(藏語的意思是「出乎意料」、「難以想像」),所以後來就用這一聲驚呼為寺廟命名。
但回國觀賞照片時,我才發現原來只拍到紅色和黑色,少了綠色和白色這兩位大王...
關於桑耶寺的地位,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叫做四方廟,在小說<藏地密碼>也有特別提到:
「大昭寺位於老城區中心,是正心寺,而東方有最古老的桑耶寺,北方是念青的沖古寺,西方有帕邦喀,南邊是薩迦寺,這四座稱四方廟。」
這樣的說法,結合了西藏的秘寶傳說,更增添了幾許神祕的色彩...
開心地填飽肚子後,準備再前往下一個目的地:西藏的第一個宮殿--雍布拉康。
1. 去西藏前,你該知道的10件事!
2. 珠峰大本營睡一晚!沒想到發燒又高山症發作...
3.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「雅魯藏布江」,以及西藏第一座寺院「桑耶寺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