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

【理財】線圖分析真能神預測股價?做完這實驗,你將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...


預測股價時,不同學派有不同的運用方法,其中一個是技術分析學派,而線圖則是一項重要的分析工具。

技術分析者相信:從一系列的股價變動可以看出趨勢與動能,所以了解過去的走勢有助於預測未來。

那為什麼線圖技術分析有效?有人說是因為群眾心理的關係,有人說是因為資訊不對稱,也有人說是因為投資人反應需要些時間...

無論是什麼原因,你是否會納悶為什麼有些人用了有效,有些人用了卻無效?或者對於同一人有時候有效,有時候又無效呢?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分析技術還不夠純熟嗎?


漫步華爾街》的作者莫基爾(Burton G. Malkiel)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實驗,或許可解答這道謎題,實驗方法是這樣的:

(1)設定原始股價為50元
(2)每日收盤價以丟銅板來決定
(3)丟出正面就比前一日上漲0.5元,丟出反面就比前一日下跌0.5元。

喬王實際按照了他的方法,很認真地做了三次實驗,這三次的實驗結果相當讓人意外...


【實驗一】

第一次投擲硬幣實驗所繪製的圖形中,竟然出現了猶如「布林軌道」,以及「支撐線」與「壓力線」之間的「上下箱型盤整區間」!

看到這些「趨勢」,是否覺得手癢想要找可以進場的買點買進,或者想要找可以退場的賣點賣出呢?

如果再多擲幾次銅板,或許還能看到「突破箱型後的上漲或下跌趨勢」吧?


【實驗二】

第二次投擲硬幣實驗所繪製的圖形中,竟然出現了更明顯的「頭頭高」與「底底高」的「上升趨勢」,而下方「支撐線」未被突破的地方竟然也巧妙地出現了2次所謂的「最佳買點」!

可惜的是,第三次無力繼續「上攻」,所以出現了突破支撐線的倒「V型反轉」!

更神奇的是,當「向下趨勢一旦形成」,竟然還真的連續好幾次出現下跌的情形!




【實驗三】

第三次投擲硬幣實驗中,則出現了「V型反彈」,似乎預告了「空方」即將結束,而「多方」即將來臨?



以上的實驗解讀,很明顯是喬王自顧自地「亂套一通」,純屬無稽之談,畢竟這是擲銅板畫出來的結果,根本無所謂的「趨勢」或「買賣點」存在。

但看到這樣的實驗結果,不禁讓我捏了一把冷汗,也讓我開始深省:股市是真的有跡可循嗎?歷史真的會一再重複嗎?人的心理真的可以透過線圖來分析和預測嗎?

就算真的可以分析和預測,預測到的機率又有多高?還是說其實和擲銅板的機率差不多?或只比擲銅板多了那一些些?或者,有時候機率高,有時候又機率低,端看當下的市場是否有效率呢?

或許你會說:「不能只看線形趨勢,還要搭配多種指標(譬如價量分析、KD指標、MACD),才會有更準確。」

但真的是這樣嗎?還是只不過又再加了更多與「擲銅板機率差不多」的指標來解讀呢?


漫步華爾街》的作者莫基爾(Burton G. Malkiel)曾說:「即使大費周章地想從股價資料得出某種形式的可預測性,各時期之間的的股價發展依然非常近似隨機漫步,也就是股價日後的變動與股價過去的變動基本上並不相關。」

指數投資之父約翰柏格(John Bogle)則說:「玩對一次時機交易(marketing timing),就已經很困難,可是你必須玩對兩次才行。因為當你出場,就意味日後還要在更有利的時間點進場。

又說:「如果說做出正確決策的機率低於二分之一(因為要扣除成本),那麼做出兩次正確決策的機率就會低於四分之一,要做出連續12次正確決策的機率,幾乎是微乎其微。」

既然如此,與其辛苦地找「最佳時點」買賣股票賺價差,不如把重心放在企業的內在價值(intrinsic value),透過「分散個股風險」、「買進持有(Buy and hold)」、「資產配置」、「指數化投資」等策略,來享受眾多企業長期下來所賺到的盈餘囉!


對此實驗有興趣的朋友,不妨親自丟銅板測試一下,並順便和喬王分享一下你畫出了哪些有趣的圖形囉!

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

一看就懂!國際匯款流程與費用總整理!(含匯費/郵電費/全額到匯/全額到帳)(2021/6/27更新)


重要:為了讓你有更好的閱讀體驗,我的網站目前搬新家囉! 本篇僅擷取部分重要資訊,完整文章請到這裡閱讀 >>> 這邊




匯款行【國內】→ 中轉行(註1)【國外】→ 解款行(註2) 【國外】→ 入帳

在你匯款到國外銀行的過程中,匯款行、中轉行、解款行這三家銀行都可能收取費用。

因為匯款行的費用是外扣,而中轉行解款行的費用是內扣,所以實際入帳的金額當然會減少囉!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FB留言版